水道、紅屋、林蔭的荷蘭印象
2014/11/20 by Sean Tsung
台夫特(Delft)位於荷蘭南荷蘭省,大約介於海牙(Den Haag)與鹿特丹(Rotterdam)之間,舊城鎮占地僅有不到2平方公里,範圍之小經常被忽略,旅遊書中甚至只能在「海牙周邊景點」找到它,並只占了半頁的篇幅。然而,這樣的迷你城鎮卻頗富代表性,境內有著名的台夫特科技大學(TU Delft)及許多研究機構,因此有人稱他為知識之城,同時是藍瓷(Royal Delft)發源地以及光影大師維梅爾(Vameer)的故鄉,更有人稱他為阿姆斯特丹縮影。
台夫特的樣貌
台夫特是為了開發人工水道而誕生的城鎮,她的名字來自於一條奧德台夫特(荷蘭語:Oude Delf)的人工水道,直譯是「古代排水閘」。Delf 的動詞即是挖掘的意思。(維基百科)
如同阿姆斯特丹或其他地區一樣,這裡土質含水量高,不利建設,必須挖掘渠道排水,使沼地乾燥才能蓋房子,人工水道林立就形成了典型荷蘭城市的基本紋理。此外,荷蘭地平多風,人們便建設了風車來輔助排水,也成就了荷蘭風車林立的景致。
上圖是以阿姆斯特丹為例,一個典型水道城市(Polder city)的發展過程,先在河邊築起堤伐,在挖水道將土地墊高
由地圖可以發現,台夫特城鎮被一圈水道包圍,最後將水引向外部,城鎮內部則以更多小水道墊高土地。
由於荷蘭房屋的稅負依照大門來徵收,因此房子的大門通常都很窄小窗戶卻很大,家具則使用吊掛的方式送進屋內。
過去掌管台夫特水利開發的部門(Delft Gemeenlandshuis),在看水吃飯的荷蘭,我們可以想見他掌管多大的權力
說起台夫特的瓷器,就和遠東的我們有一些關係了,台夫特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根據地之一,17世紀時由中國進口的瓷器在此隨處可見,1647到1665年間,中國內戰頻繁,中國瓷器取得不易,供不應求,台夫特便仿製中國青瓷,並發展出獨樹一格的藍陶(Delft Blue)
當然,說到台夫特絕對不能錯過出身於此的畫家維梅爾(Vameer),他和林布朗(Rembrandt)被譽為是荷蘭黃金時代最重要的畫家,他們的作品中都有著透明的顏色、嚴謹的構圖、以及對光影的巧妙運用。維梅爾一生都在台夫特生活,也有人稱他是台夫特的維美爾(Vermeer of Delft)
View of Delft (1660–61) 維美爾(Johannes Vermeer)筆下的台夫特是個宛如天堂的地方
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 (1665), 被認為是維美爾最著名的作品,但是以上兩件巨作並非收藏在台夫特,想要欣賞的話必須前往位於海牙的mauritshuis博物館(http://www.mauritshuis.nl/en/)。又名皇家畫廊的mauritshuis被喻為「世界上最舒適的博物館」,館內收藏許多知名畫家如林布朗等的畫作,相當推薦前往。
舊城鎮之外的台夫特
離開舊城鎮不到1公里,就可在火車站搭乘電車或是火車到達鄰近城鎮,相當方便。
位於火車站旁的公車總站,這裡的公車可以到達舊城、學校、超市,甚至是IKEA,是留學生的好幫手。
傍晚的街道人煙稀少,卻能聽見教堂的鐘聲及路旁幼兒園小孩的嬉鬧聲。
台夫特有阿姆斯特丹個水道風景,卻少了熙攘的人聲吵雜,留下的只有精緻且寧靜的街景,這樣的氣氛真的必須親自走一趟才能體會。看到這裡,是不是正在收拾行李拿價單了呢?快出發到這裡細細品味他的精緻吧!
Be the first to leave a comment